TOP
官方微信
X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博

直播平台

返回顶部
隐藏导航
显示导航
品牌学科|高龄且复杂结肠癌患者 多学科会诊(MDT) + 微创技术为生命 “续航”
来源:锦州市中心医院 时间:2025-08-15  浏览次数:100
浏览次数:100

随着人口老龄化,高龄肿瘤患者常面临 “一人多病” 的复杂情况,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(MDT)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推崇的肿瘤治疗模式,也是现阶段最符合实际治疗需要的模式。

近期,我院普外二科张卫彬主任团队接连为十余名 80 岁以上、合并心肌梗死、脑梗塞等复杂慢性病的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。其中一位患者更是同时面临 “冠脉 3 支血管重度狭窄(无法放支架、不能搭桥)+ 血小板明显减少 + 完全性肠梗阻” 的三重危机,最终在多学科协作(MDT)护航下顺利康复。这背后,是三甲医院规范化诊疗实力与多学科协作智慧的生动体现。

生死考验:

高龄患者的 “多重困境”

“年纪大了,病也攒了一身”—— 这是很多高龄肿瘤患者的真实写照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像这样 “一人多病” 的情况越来越常见:结肠癌需要手术切除病灶,可高血压、心脏病随时可能在术中 “捣乱”,糖尿病会影响伤口愈合,血小板减少则意味着止血难度陡增……

前文提到的这位结肠癌患者就是典型案例:冠脉造影显示 3 支血管重度狭窄,连心脏支架和搭桥手术都做不了;血小板指标远低于正常水平,术中出血风险极高;更紧急的是,完全性肠梗阻已经让他无法进食,再不手术可能危及生命。“患者的情况就像在‘走钢丝’,每一步都不能错。” 张卫彬主任坦言,单一科室根本无法应对这样的复杂局面。

MDT 会诊:多学科 “智囊团” 

共绘 “安全路线图”


“让最专业的人,做最全面的判断”—— 这是 MDT 模式的核心逻辑。针对这位患者,医院迅速启动 MDT 会诊:

· 心内科医生评估心脏耐受度,制定术中血压、心率的精准调控方案;

· 血液科专家指导血小板提升治疗,降低出血风险;

· 麻醉科团队设计个性化麻醉方案,平衡镇痛与循环稳定;

· 消化科、放射线科共同明确肠梗阻部位和肿瘤分期;

· 肿瘤科、普外二科则聚焦手术方式与术后肿瘤管理……

多学科医生围坐在一起,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操作,再到术后康复,逐条梳理可能出现的风险(如心梗、大出血、感染等),并制定对应的预防和应急方案。“不是哪一个科室‘单打独斗’,而是所有学科拧成一股绳,为患者铺就最安全的治疗路径。”

微创技术:

让高龄患者 “少遭罪、恢复快”

对于高龄且体弱的患者来说,手术创伤越小,恢复希望越大。普外二科团队采用的腹腔镜微创手术,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 “利器”。

在上述高危患者的手术中,医生通过几个 0.5-1 厘米的小孔完成肿瘤切除与消化道重建,术中出血量极少。手术室护士、麻醉师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,实时监测生命体征,确保手术平稳推进。术后,心内科、血液科等科室医生还会定期到病房随访,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。最终,这位曾被认为 “手术难度极大” 的患者顺利出院,随访时已能正常生活。

这并非个例,近一个月来,普外二科已为十余名类似的高龄复杂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,均实现快速康复。科室每年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百余例,尤其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等复杂术式上积累了丰富经验,术中遇到突发情况时能精准判断、科学处置,手术成功率始终保持高位。

作为三甲医院,这里不仅有成熟的微创技术,更有规范化的诊疗体系:从术前 MDT 评估到术中精准操作,再到术后多学科康复管理,每一步都有标准可循,每一个决策都基于团队智慧,这正是高龄复杂患者治疗安全的最大保障。


供稿/普外二科 

审稿/普外二科 张卫彬

校对/外科党总支 张爽

编辑/宣传企划科 徐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