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官方微信
X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博

直播平台

返回顶部
隐藏导航
显示导航

请滑动查看更多导航

特色门诊|视疲劳 VS 干眼:从 “累” 到 “病”,别让双眼悄悄 “受伤”!
来源:锦州市中心医院 时间:2025-09-19  浏览次数:48
浏览次数:48


如今,“屏奴”群体日益庞大,不少人长时间盯着电脑、手机后,总会出现眼睛不适的情况。但很多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视疲劳还是干眼症,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。今天,锦州市中心医院眼科专家就来为大家详细科普,帮您认清这两种眼部问题,守护双眼健康!





一、本质有别:

一个是 “信号”,一个是 “疾病”


视疲劳 ≠ 疾病,非独立疾病,是眼睛肌肉“累”了!

1

视疲劳:眼睛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

它更像眼睛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,当超负荷用眼(如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屏幕、熬夜、开车、屈光不正:近视/散光未矫正导致调节肌肉紧张)时,发出一过性警告:酸胀、眼皮沉重、短暂视物模糊甚至头痛肩颈酸痛,恶心,通常休息或睡一觉后迅速缓解。

2

干眼症:需要重视的慢性眼表疾病

干眼症 = 慢性眼表疾病,是泪膜也就是眼睛的“润滑剂”出问题了!是由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导致的泪膜稳定性破坏。角膜长期缺乏泪膜保护引发眼表受损、炎症反应,导致眼干、异物感、灼烧感、畏光、视力波动,症状持续,且反复发作并加重。

简单来说:干眼症是 “缺水”(泪液、泪膜出现问题),视疲劳是 “过劳”(眼部肌肉负担过重)。




二、症状对比:教你快速区分


除了本质差异,视疲劳和干眼症的症状表现也有明显区别,关键看症状是否会在休息后缓解。

特别提醒:干眼患者即便充分休息,眼部干涩、异物感等症状也可能 “卷土重来”,这是区分二者的重要依据。




三、共同诱因:

这些行为正在伤害你的眼睛


虽然视疲劳和干眼本质不同,但它们的诱发因素有很多重合之处,日常生活中需格外注意:

1.长时间用眼:长时间盯着电脑、手机等电子屏幕,会不自觉减少眨眼次数(正常每分钟眨眼 15-20 次,看屏幕时可能降至 5 次以下),导致泪液蒸发过快,既容易引发干眼,也会加重视疲劳。

2.不良环境:干燥的环境(如秋冬季节)、空调房内、强光照射或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,都会加速泪液蒸发,诱发或加重干眼与视疲劳。

3.隐形眼镜佩戴不当:长期或不正确佩戴隐形眼镜,会影响泪膜的稳定性,破坏眼表环境,进而导致干眼,同时引发视疲劳。

4.年龄因素:随着年龄增长,中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会逐渐下降,泪液质量也会变差,因此更容易同时出现干眼和视疲劳症状。




四、相互影响:

警惕 “累” 与 “病” 的恶性循环


数据显示,超过 60% 的长期视疲劳患者会合并干眼,而 71.3% 的干眼患者也会伴有视疲劳症状。这是因为二者会相互促进、加重,形成恶性循环:

当眼睛出现视疲劳时,眨眼频率会降低,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,进而诱发或加重干眼;而干眼引发的眼表不适,会通过神经反射刺激眼部,导致反射性眨眼增多,同时可能引发调节痉挛,进一步加重视疲劳。

一旦陷入这种循环,眼部不适会越来越明显,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更大影响。




五、科学应对:

视疲劳可缓解,干眼需规范治疗


针对视疲劳和干眼,应对方式不同,只有精准处理,才能有效保护双眼。

四部缓解视疲劳:给眼睛“放个假”

1.20-20-20法则:每用眼20分钟,远眺20英尺(≈6米)20秒。

2.热敷眼周(40℃热毛巾敷10-15分钟,每日2次)。

3.调整屏幕:眼睛俯视屏幕15°,距离50-70cm,开启护眼模式。

4.缓解疲劳滴眼液,增加眼肌供血,可配合短期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。

干眼症:需专科诊断,个性化治疗

干眼症的治疗不能仅凭 “自我感觉”,需要到医院眼科(尤其是干眼专科)就诊,通过泪液分泌试验、泪膜破裂时间测定、眼表染色等专业检查,明确干眼的类型和严重程度,再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

生活中我们不要忽视“求救信号”视疲劳,及时干预治疗,避免发展成为“疾病”干眼;学会辨别症状,持续眼不适超过一周,请及时到专业眼科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,避免延误病情。守护双眼健康,从辨别 “视疲劳” 与 “干眼” 开始。愿大家都能科学用眼,让双眼始终保持水润清亮!



供稿/干眼门诊 肖楠

审稿/门诊部 祖敏

校对/门诊党总支 郭红丽

编辑/宣传企划科 徐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