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滑动查看更多导航
今年8月,当 “同心?共铸中国心甘孜行”2025年高原义诊周的邀约递到我手上时,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——作为锦州地区唯一的受邀专家,能跨越千里,把我院的优质医疗送到甘孜州藏族乡亲们的家门口,这既是责任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幸。
“同心?共铸中国心”活动是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卫健委指导、以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救助为核心的大型健康关爱公益行动。8月下旬来自全国20个省300余名医务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。我所在的医疗队汇集神经内科、心内科、骨科、中医科、消化科、妇科专家,是支实打实的 “多学科战队”。炉霍县海拔三千多米,队员们的足迹遍布瓦达觉姆寺、虾拉沱镇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地,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。
义诊第一站,藏族乡亲们早早排起长队,眼神里满是期待。义诊时的一幕,我至今想起来还很暖。一位步履蹒跚的 92 岁藏族阿依(藏语里的 “奶奶”)在搀扶下来到我面前,她听不懂汉语,耳朵也背,我凑过去说话,握住她的手,用肢体语言一点点比划:抬手试试胳膊疼不疼?走路时腿有没有力气?志愿者趴在阿依耳边,把我的话一字一句大声翻译给她听,再把她含糊的应答转述给我。问诊、查体、赠药后,正在叮嘱用药注意事项时,阿依伸出手,颤巍巍地给我竖了个大拇指。她忧郁的眼神慢慢转为专注,眼睛亮晶晶的,那一刻,高原的风好像都温柔了。
义诊中,有位藏族乡亲受关节炎折磨好多年了,可医疗队里没有风湿免疫科专家。我立刻拿出手机,连线我院风湿免疫科臧雪莲主任远程会诊——臧主任仔细听我描述症状、看查体照片,很快就给出了诊断:“是退行性骨关节改变,让她注意保暖、别负重,多喝纯牛奶补补钙,外用扶他林乳膏一天三次。” 我把这话转诉给这位乡亲,她拉着我的袖子,反复说 “卡卓(藏语‘谢谢’)”。那一刻,我真的特别自豪,哪怕远隔千里,只要乡亲有需要,多学科的力量就能立刻凝聚起来,帮她们解决难题。
义诊最后一天在虾拉沱镇,村民们纷纷赶来咨询和就诊。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,既有殷切的期盼,也有多年病痛留下的沉重痕迹。我们用满腔的热忱、精湛的医术为乡亲们答疑解惑、精心治疗,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百姓。
一周的炉霍之行结束了,可高原的蓝天、乡亲的笑脸,还有队友们互相搀扶着赶路的样子,都刻在了我心里。这不是一次简单的 “送医”,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—— 我们用脚步丈量了高原的辽阔,用听诊器听懂了百姓的期盼,用多学科的专业力量,为高原筑了一道健康防线。
供稿/神经内一科 王东玉
校对/内科党总支 蒲玉
编辑/宣传企划科 徐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