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官方微信
X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博

直播平台

返回顶部
隐藏导航
显示导航
深耕基层临床,笃行全科初心—— 一名住院医师的成长纪实
来源:锦州市中心医院 时间:2025-11-22  浏览次数:31
浏览次数:31


怀揣书卷初心走进临床,以青涩肩膀担起百姓安康。我们怀揣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理想,踏入临床一线。初入岗位,既要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师的转变,扛住科室轮转的繁忙节奏,还要直面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,应对高强度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实操。每一步成长,都浸着汗水、载着挑战。




基层一课:在烟火气中读懂医者担当


住培的第一个月,我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学习首日,便跟随带教老师前往辖区内一老旧小区。那是一座没有电梯的老式居民楼,楼道狭窄昏暗。我们上门诊疗的是一位家住五楼的独居老人。刚敲两下门,屋里便传来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声。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,佝偻着背,拄着拐杖,右腿裹着厚厚的纱布。

看到我们,她脸上立刻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,语气中满是歉意:“这五楼,你们还特意跑一趟,真是麻烦你们了。”老人的伤口比预想的深,周边伴有红肿。老师俯下身仔细地清创、换药,动作又轻又稳,还不忘询问:“这两天感觉怎么样?伤口还痛吗?千万注意不要沾水,有任何不舒服随时给我们打电话,我们多跑几趟没关系。”

老人喃喃地说,女儿远在外地,自己不愿给她添麻烦。“还好你们来了,我心里踏实多了。”临走之际,她连连道谢,还要硬塞给我们苹果。看到这一幕,我忽然明白,“医心向党”从来不是遥远的口号,而是全科医生扎根基层、守护万家健康的实际行动,是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信念,落实在每一次问诊、每一次随访里。

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这段时间,我还跟着老师参与了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,见识了基层医院里的“烟火气”。清晨不到七点,体检门口就排起了长队。有的透着老花镜眯眼辨认项目,有的拄着拐杖在队伍里慢慢挪动。我负责协助老人们测量体重。在搀扶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站上体重秤后,她突然说了一句:“我就住在旁边那栋楼,一楼,东屋。”我愣了一下,正想解释测体重不需要报地址,紧接着她又说:“你中午来我家吃饭吧。”刹那间,我意识到,这是老人最质朴、最真诚的感谢方式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直抵人心。

还有一位患高血压的大爷,对着报告上的血压数值异常焦虑,拉着老师的手反复追问:“这个血压是不是太高了?是不是还要加药?”老师赶紧拉着他到旁边坐下,用通俗的语言一点点解释,从血压的正常范围到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,从日常饮食的搭配到适合的运动方式,事无巨细。当大爷紧锁的眉头舒展开,笑着说“这下终于懂了”,我站在一旁,真切体会到,作为一名医者,不仅要会看病,更要学会说百姓话,把专业术语换成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,让他们不慌、不怵。

在社区的这些天,我没碰到什么复杂病例,每天面对的都是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关节炎这些常见病、慢性病,处理的也不过是换药、拆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。但正是在这些日常小事里,我慢慢读懂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分量——它藏在爬楼梯的脚步声里,融在耐心解释的话语里,也盛在那句“来家吃饭”的盛情邀请中。

住培初期的迷茫,以及曾一度存在的“技术至上”观念,在参与医院组织的思政大讲堂后彻底打破。让我认识到,医者不仅要有仁心,更要有政治担当,也更加坚定了我的职业信仰。作为新时代医生,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,更要以高尚的医德守护生命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的誓言。住培不仅是医术精进的“练兵场”,更是“医心”淬炼、“思政”扎根的成长路。



站在规培的起跑线上,我清楚这是医路的全新开端。未来,我会沉下心跟着带教老师钻研每一个病例,在急诊值守、病房诊疗中打磨临床技能,也会紧盯医学前沿,不断更新知识储备,将规范诊疗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。医路永不止,我会以终身学习的态度稳步前行,在守护患者健康的路上,一步步成长为能扛起责任的医者,让青春在守护健康的征程中,绽放生命的璀璨光芒。




供稿/2025级住院医师 张丽伟

审稿/科教科 李英梅

校对/机关党总支 郝娜

编辑/宣传企划科 徐剑